微电子学与计算机

南京师范大学2020计算机专业考研数据分析

 

录取人数、复试志愿者人数、复试成绩如下: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第一志愿线上考生初试成绩统计如下:如下:

网络空间安全1志愿在线考生初试成绩统计如下:

电子信息一志愿在线考试成绩统计如下:

介绍南京师范大学计算机与电子信息学院/人工智能学院

??南京师范大学1984年设立计算机专业,1994年设立电子信息工程专业,2000年设立通信工程专业。 1994年6月,计算机科学系单独成立。 1999年5月,计算机科学与数学系合并成立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 2009年4月,南京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成立。 2020年9月,为加快在人工智能、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等领域的发展和突破,学校决定重组计算机与电子学科,成立南京师范大学计算机与电子信息学院/人工智能学院。

学院现有教职工115人,其中教授20人(含博士生导师10人),副教授、博士生导师55人,硕士生导师45人,江苏省行业教授2人,教育部委员1人计算机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教育部教学评价专家1人、中青年学科带头人1人、中青年骨干教师1人。江苏省蓝色工程”,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候选人1人,江苏省“六大拔尖人才”1人,ESI高被引学者1人,南京师范大学“义西精英教师奖”获得者1人,1人校级教师,学校十大青年“教师”中的三位。

学院设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电子科学与技术系、网络与信息安全系、人工智能系、计算中心、江苏省信息安全技术专业实验教学中心工程研究中心、江苏省智能信息技术与软件工程重点实验室、江苏省光电技术重点实验室、江苏省先进通信音频技术工程实验室、江苏省计算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江苏省电子信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智能信息处理研究所、自然语言处理实验室、云计算与大数据实验室。

学院拥有物理电子二级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网络空间安全三个一级硕士学位授权点和电子信息工程硕士学位授权点。分(包括计算机技术、电子和通信工程2个领域)。此外,学院还在学校统计、数学、地理信息系统等博士学位授权点招收计算机专业博士生。 2015年,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参加江苏省学位评定,被评为优秀。学院设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人工智能”、“软件工程”、“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等6个本科专业。其中,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为省级品牌特色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为校级品牌专业。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是江苏省优势学科(数学)校级重点学科和支撑学科。参与省协同创新中心(地理信息系统)建设,参与国家一流学科地理学和国家一流培育学科教育学一流学科联盟建设项目。学院以国家科技创新需求为导向,实施“一往无前”、学科交叉、理论与应用相结合的科研战略。计算机科学技术在机器学习与模式识别、大数据挖掘与应用、密码学与信息安全、自然语言处理、智能技术与应用、软件工程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科研成果。在机器学习与智能软件、网络与信息安全、数据智能处理与挖掘等方面形成了特色和优势。在应用基础研究方面,近五年主持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70余项,发表CCF A\B和ESI高被引论文50余篇,部分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将理论成果应用于智慧医疗、智慧城镇、数字水印、地理大数据挖掘、地理信息系统等智能软件的建模、设计和开发;加强社会科技服务,获得横向项目资金近9000万元;研发门诊医疗信息智能融合与自动分诊导诊系统、数字丽水地理信息平台、地理空间信息质量评估方法等获得省部级奖励4项,发明专利30余项。智能医疗指导系统和基于GIS的智能社区系统分别应用于100多家医院和100多个城镇。版权保护数字水印系统应用300多个单位,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影响,荣获江苏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一等奖。

电子科学与技术为校级重点学科,是江苏省优势学科(材料科学与技术)的支撑学科。参与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全息地图测绘与服务系统平台”项目开发。电子科技学科与物理、化学、生物相结合,结合声、光、电、磁、信号处理等技术形成音频技术与智能系统设计、微纳光电检测与成像技术、电磁信息与遥感技术、光电信息与微电子功能材料等学科优势明显,在光电集成传感技术、声学信息处理与成像、医学超声、微纳光电材料、微波与遥感技术、纳米光子学、电磁与audio 在GIS、遥感信息处理、可见光定位、智能控制、电路系统设计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成果。近五年承担国家、省部级项目40余项,在IEEE Transactions、Applied Physics、Optic Express、Nano Letters、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等工程应用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同时,注重产学研合作,形成研发协同发展的良好局面。提出了新型微麦克风阵列的自适应降噪和语音识别技术,建立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通信音频标准和检测技术,实现了手机中的通信。成功解决了激光自混干涉微位移测量关键技术,获得2015年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上一篇:模仿大脑:下一代计算机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