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科技进步和道德进步的相互关系
论科技进步和道德进步的相互关系[德)蒂姆(K.H.Thieme)微电子学的发展和运用,借助于计算机、灵活的自动化系统和其他带有关键性技术的计划。、证明科技进步的新阶段已开始。近来出版的一系列著作指出,对道德观、劳动者的行为和态度来说,带有决定性的挑战,决不来自技术和工艺的变化,也完全不是自来“人一技术矽关系.方面的某些变化·道德进步的要求,首先取决于作为劳动过程主体的劳动者在发明和运用关键洼技术过程中地位和职能方面所产生的变化。根据诊理学观点,对工艺和“人’技术刀关系方面的深刻变化所作的研究,旨在揭示作为生产过程主体的人的地位和职能发生哪些本质的变化,并由此得出道德发展有哪些客观可能性和要求。这些任务应该考虑到作为社会现象的道德的特点、道德的相对独立性及其与其他~切社会发展过程的相互关系。以掌握灵活的机械系统为例,可以区别四种道德进步的情况。(1)道德属性的价值定向和工人的行为,不应该妨碍工人履行生产职能J现存的道德潜力是上述社会和个人道德发展的结果,它是掌握和在经济上有效地一34一利用新工艺的基本的主观前提l(2)对挑选米从事新技术(试验)工作的劳动者来说:其|il43%的人把新工作评价为生活中的一件火事,40%的人则断言,由于克服了异乎寻常的困难,他们的自我意识得到加强,许多人引证了发展诸如守纪律、信任感、友善、锄奋和诚实等等这样一些素质的必要性,(3)在灵活的机械系统工作的条件下行动的自由与对自身工作必要的严格要求、工作的动因与工作的期望之间的矛盾被揖示I其中每条似乎都很平常,但足以证明,在他们的集体中存在这样一种趋势,郎对自己的工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4)研究揭示了劳动者在掌握现代技术中积极性必要的水平及其在实际上促进发明和运甩灵活的机械系统之间靛矛盾。从事灵活的系统的工作需要有关对劳动新的要求的信息。研究证明,为了使个人自己能影响新技术工作的条件和内容,并实现自己的需要和利益、思想和经验,工作开始前的6个月是不够的。(摘自德国蒂姆著《关键性技术——道德进步的挑战和可能性》一书永新译)奥地利的情报市场[奥地利)劳赫(W.Rauch)弓l亩本文关于奥地剩情报市场的论述并不是一次科学调研的结果,而是概述了笔者对这一情报市场的印象,代表了笔者主观上的看法。在谈到关于德语国家情报市场这个问题时,不可避免地要对德国、瑞士和奥地利的情况进行比较。然而,如果确实要作比较,就必须考虑到一个事实,即这样的比较并不是在科学的基础上进彳亍的。目前作这一尝试,我们尚缺乏统计资料和科学分析。奥地利的情报市场的发展受到前联邦德匡的有关思想观点及发展阶段的强烈影响。原因如下:首先,德国和奥地利在经济、文化和语言各个力面都有密切的联系。所有这些因索在情报产业中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其次,在德国和奥地利之间有很强程度的人员接触;科学家、出版家、新闻界人士和其他所有在情报界工作的人们频繁地往来于这两个国度。最后,髓国的电信系统是牢固地联在一起的。因此,从技术上讲,奥地利和德国的情报市场的透明度是非常高的。所有这些理由伎人们在思考奥地利的情报市场时必须要注意到德国的发展情况。情报提供尽管德国、瑞士和奥地利的发展和文化背景有相同之处,它们仍然有一个重要的区别,在奥地利,研究开发、书籍、图书馆和情报在公众眼里一直显得不太重要,比不上诸如音乐和戏剧等其他形式的文化活动。例如。奥地利的研究开发费用仅占国民收入的1.3%,还不到德国或瑞士相对值的一半。关于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有很多的争论。一些历史学家认为,这是由奥地利的天主教传统引起的,和其他国家的新教传统相比,它对书籍和科学的态度是冷淡谨慎的。然而,和西部邻邦国家相比,奥地利形成这种相对不利的局面是有其复杂原因的。这些原因要追溯到历史和文化的根源,比实际的预算制约因素还要深奥得多。奥地利的情报市场一般说来是由供方主宰的;供方(或迟或早>创造了对情报服务的必要需求。奥地利数据库领域的供方突出表现为维也纳的几个国际性机构。奥地利三个最重要的情报供给者至今仍是国际农业科学技术情报系统(AGRIS)、.国际核科学情报系统(INIS)和国际专利文献中心(INPADOC)。它们是仅有的几个拥有文献超过百万册和具有国际重要性和现实经济意义的数据库。这三个数据库都已有:淹近20年的历史,在奥地利的情报界里占据着主要地位。然而,三个数据库中至少有两个不是真正的奥地利产品:INIS(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数据库)和AGRIS(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数据库)是国际合作的产物,它们设在奥地利纯属巧合。这两个数据库收藏了国家代理人的输入,作为交换,又允许它们获得全部文献。从用户和科学的国际性角度来看,这种形式的数据库管理是十分令人满意的。INPADOC是奥地利数据库中最炫目的一个。它是子1972年根据奥地利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签订的一个协议建立起l来的。所以,诫PADOC有很强的国际性联系,但是,按照它的法定地位,它是一个奥地利机l构,是奥地利最大的和经济上最成功的数据库。它具有3千多万件档案,并和所有重要的网络有联系。除了这三个重要的数据库之外,市场上还建立了多个小数据库。约有12个数据库档案收藏规模从10万到100万,大多是社会科学和法律方面的,还有事实数据库(统计数据库)和一个历史数据库(奥地利历史书目)。有三个媒介方面的数据库,是和报纸有关的。最后,还约有50个藏量不足1万件的小数据库。它们涉及专门学科或者国民感兴趣的东西。这些数据库的经济意义不大。在书目情报方面值得一提的是图书馆情报系统,它连接奥地利所有的科学图书馆,提供获取奥地剃大学图书馆系统和奥地利国家图书馆4千万册图书的机会。为了帮助人们从小型和中型图书馆获取数据库资料,奥地利建立了数据库——情报文献中心咕它汇集了奥地利1500个图书馆、情报和文献机构的情报(包括私人机构、公司,教会等这样的组织)。奥地幂q情报市场最重要的和最令人遗憾的问题是缺乏一个国家主管机构。意识到这个缺陷的存在已有十多年的时间了。所以,奥地利联邦科学和研究部在80年代提出的“情报方案"里要求有一个中央(地理上的或合乎逻辑的)“主管机构"来推进奥地春q情报市场的发展。在一个拥有财力微薄的大量小机构的国度里,“奥地利主管"应该在推销、培训和建立情报系统方面发挥中心作用。现已作了些努力来设立奥地利的“主管”(电子数据处理有限公司,奥地利电台),但是,构成一个“奥地利主管”的重要要素(如和销售活动结合在一起的数据库中央供给)仍不完备。情报需求奥地利的情报需求主要来自科学界和经济界。而对新闻媒介、私人家庭以及咨询业(律师、会计师)的情报需求仍非常低。奥地利科学界的情报需求正在不断地增长,和国际水平已不相上下。尤其是,计算机网络的广泛应用,国际项目台作的不断加强以及为树立奥她利科学在国际上的地位所作的全面努力正在结出硕果。虽然统计结果不太明确,但有几个大学图书馆的年增长率已高达40%。奥地利科学界的情报需求可以~35~和欢洲水准相比。在工商界,情报需求相对低下。然而,在过去几年中,起码有了一个明显的增长率:约400家奥地利公司拥有自己的情报和文献设备,并且每年约有5亿先令花在这个产业上。其中99.7%的资金是由他们自筹,仅0·3%来自公共部门。目前,奥地利每年在情报和文献方面的预算增长率为12.6%,将近研究开发费用增长率(6.5%)的两倍,比同期国民收入增长率高出7倍。对奥地利工业(仅几家大公司)结构所作的分析说明为什么情报需求如此有限t100家最大的公司(职员人数超过500人)一共花费了3.5亿先令,约占工业界全部情报和文献开支的70%。在情报和文献工作上比较活跃的100家中型公司(100一500名职员)共花费了1亿先令(21%)。140家小型企业(职工人数少于100人)约花去了5千万先令,或者说占情报和文献“费用的10%。文献工作中使用最多的仍然是印刷品,但是事实文献,例如专利、统计数据和市场’情报的重要性正在日益增长。情报基础设施1、计算机和电信奥地利的技术基础设施和前联邦德国的情况十分相似。计算机(所有种类的计算机)人均分配数几乎是同样的。所以,‘情报利用的基础设施条件十分良好,但是公共基二础设施较为不利。最重要的基础设施问题(除了上面提到的缺少一个国家主管之外)是奥地利电信局所索取的网络费。鉴于电信方面的基础设施已经达到欧2ffl标准,欧洲的收费标准是相当高’的。它尤其是对维也纳以外的用户产生了消极的影响。视传系统在奥地利的龟信基础设施中发挥了一种特别的作用。奥地利的视传系统是欧洲最精密的系统之~。它的服务提供了获取几乎所有。国际网络资料的可能性。然而,在欧洲,奥地利的视传系统解答是无与伦比的。所以,这一服务-项目为个用户所利用。在奥地利,视传系统在情报基础设施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它没能成功地进入私人家庭。和联邦德国的发展情况相似,情报和文献在70年代和80年代引起了公众的兴趣。1985年联邦科学研究部发表了一个“倩撮方案”的文件。这个文件引起了国际上的关注,但是,五年后,只有部分付诸实践。一36~和联邦德国一样,方案的实施工作没有继续下去。2、教育和培训奥地利情报和文献教育方面的特征是缺少中等教育课程。奥地利是欧洲少数几个没有图书馆、情报或文献学校的国家之一。仅仅由于公众的要求,由联邦科学研究部和国家图书馆共同订立了一个培训规划。就大学程度面言,现仅有一个格拉茨大学情报科学系。这个系为商业管理方面的学生提供了一套情报科学的学习课程。它起到了一个情报交流所的作用,奥地利所有有关情报科学的疑难问题都在这里得到澄清。(摘自荷兰《情报科学杂志》1992年第3期林小鸥译陈威校)孤独(美]艾略逊(C.W.Ellisofi)孤独不是人们的新体验。上帝在为亚当创造夏娃的当晓,就预见到孤独的痛苦。他说,“人感到孤独不是好事",在这甸话和在刨造夏娃的行动中,上帝规定了我们的一个强烈需求,即需要亲密的伴侣关系。诸如多恩这样的作者(J.D01111.e)曾经指出·“没有一个人是完全封闭的孤岛……任何人的死亡都使我感到变得渺小,因为我是人类的一员。’’艾略特也有力地论述了孤独的可怕,他说:“地狱是孤家寡人,地狱是孤独冷清,地狱里的其他角色仅仅是想象。”孤独已成为美国人保守最严的秘密之一。每个人都感到孤独,但没有人谈及它。它已成为一个忌讳的话题。然而,这句话现在说出来了——人是孤独的,甚至是正常人。孤独似乎充斥千百万当代美国人的生活。这是一种情感流行病。最近一项对4万余名各种年龄调查对象的调查报告表踞,其中67%的人有时感到孤独。由此推测,全国有1亿5千多万美国人亲身体验到孤独。另~项调查报告发现,几个大都市50岁以上的寡妇中,提到孤独是她们生活中一个重大问题的达65%以上。循道宗信徒联合会为希望与他人同做祈祷的人们建立了一个全国性的24小时免费电话线,而孤独是他们接收到的